点击下载生意通,与百万生意人谈生意!

波希米亚

相关词条
  上世纪60年代,“波希米亚”一度成为欧洲青年向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主流生活挑战的招牌。不过这种对立关系在大卫·布鲁克斯的《天堂里的布波族》一书中碰撞并融合在一起,定义出一个新兴上层精英阶层——“布尔乔亚波希米亚人”,简称为“布波族”。波希米亚在这里被解释成追求自我、实现心灵满足的生活态度。到了21世纪初,或许是人们厌倦了工业化冰冷的直线条以及过于严谨、精致的现代生活,时尚舞台上猛烈吹起了被定义为随性不羁、温暖热烈的波希米亚风:层叠蕾丝、蜡染印花、皮质流苏、手工细绳结、刺绣和珠串,都是波希米亚风格的经典元素。无领裸肩的棉质短上衣、低胯的叠纱大摆长裙,还有满是绣花、钉珠、流苏等繁复装饰的皮靴、挎包,连续几季流行于潮流巅峰。
谈及波希米亚,就不能不提到吉普赛人。15世纪,很多行走世界的吉普赛人都迁移到捷克的波希米亚,所以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模糊地界定:波希米亚人就是吉普赛人。之后,他们又以流浪的方式周游欧洲,依靠手艺无拘无束地谋生。然而好景不长,不信奉上帝的吉普赛人被看作异教徒而遭到歧视,从而开始了他们长达4个世纪的悲惨命运。也正因如此,吉普赛人作为主角频频出现在欧洲各国文学作品中。梅里美笔下可爱执著的卡门和雨果《巴黎圣母院》里能歌善舞的爱斯梅拉达,都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在《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爱斯梅拉达介绍自己身世时唱的那支曲子,名字就是“波希米亚”。她们身上那种纵有苦难也执著无悔的人生态度,让人充分感受到波希米亚式的迷人性格,也给后人留足了演绎的空间。 因为波西米亚人行走世界,服饰自然就混杂了所经之地各民族的影子:印度的刺绣亮片、西班牙的层叠波浪裙、摩洛哥的露肩肚兜皮流苏、北非的串珠全都熔为了一炉。令人耳目一新的“异域”感也正符合了当代时装把各种元素“混搭”的潮流。
达欧洲中部时的吉普赛民族风格服饰已经是各种民族风格的杂糅。多褶大摆裙应该是本地的斯拉夫特色,东斯拉夫、后来的俄罗斯也是类似的装束,各种闪亮的碎片、首饰大概是从印度带出来的,流苏和坠饰可能来自于取道中东波斯、北非摩洛哥的那一系人。吉普赛风格决不能是简约派的,他们无法去追求一件上好质地的衣物,然后小心翼翼地供起来,他们只能一点一点地添置和补充,从而形成了繁复的风格。他们也无法总是保持衣着光鲜,年轻的吉普赛姑娘喜欢的鲜艳衣裙也总是很快在流浪中变得黯淡破旧,但是他们会想办法让这些旧衣服看起来尽可能地美。这是这些人的真实状况,是现代社会里的人无法复制和模仿的美,现在的波西米亚风格算是个什么呢?
 波西米亚风格的装扮,在总体感觉上靠近毕加索的晦涩的抽象画和斑驳陈旧的中世纪宗教油画,还有迷综错乱的天然大理石花纹,杂芜、凌乱而又惊心动魄。暗灰、深蓝、黑色、大红、桔红、玫瑰红,还有网络上风行一气的“玫瑰灰”便是这种风格的基色。没有底气的人一穿上便被无情地淹没在层层叠叠的色彩和错觉中。
出版时间: 2009-8-1
  字 数: 324000
  版 次: 1
  页 数: 330
  印刷时间: 2009-8-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4709392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文化 >> 世界文化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波希米亚开始在西方艺术界崭露头角,并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主角。它披着多种外衣,关乎天才、魅力与死亡,袭击了那些最富激情的年轻人。波希米亚人既是天才又是骗子,既是清教徒又是流浪汉,既是工作狂又是浪荡子。他们用口号、音乐、聚会反抗当时的权威社会,用不拘一格的装束凝聚起爱与和平的团结象征,用各种形式的艺术创新领导了文化先锋,用叛逆的生活方式传达着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他们,就是我们曾经错失的波希米亚人。时至今日,波希米亚的影子无处不在。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威尔逊,英国北伦敦大学文化研究教授,著名女性主义与流行文化评论家。著有《梦里的穿戴时尚与现代性》(1985),《都市中的斯芬克司》(1992),《黎明时分》(2006)等多部文化研究著作和小说。

目录

  序言
  一 波希米亚生命
  1 新时代艺术家
  2 波希米亚大舞台
  3 书写神话
  4 化平庸为神奇
  5 波希米亚女人
  6 女性角色
  7 自由精神
  8 独在异乡为异客
  二 波希米亚主题
  9 日常生活的英雄主义
  10 波希米亚之爱
  11 体验无限
  12 纵欲亦政治
  13 大众的波希米亚
  14 后现代波希米亚(人)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