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生意通,与百万生意人谈生意!

马褂

相关词条
马褂 mǎguà (Mandarin jacket) [mandarin jacket worn over a gown]

马褂简介

  马褂何时传人中国,暂不可考。唯中国人用之,开始于东汉,成立于三国,兴盛于隋唐,演进之迹,大概与裤褶无异。《珩璜新论》云:“今(宋)之半臂,非礼之服也,魏明帝常著帽被缥绫半袖,杨阜问帝曰,此于礼何法服也,帝默然不答,自是不法服不见阜,光武纪更始诸将,服妇人,衣诸于绣掘,三辅吏士,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注《前汉书·音义》云: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褂衣。东汉之诸于,似宋之半臂。可知半臂,始用于东汉。然魏明帝尚不知为何法服,不能答杨阜之问,且不敢再着以见阜,益足证其为胡服。三国时亦未通行,至隋则内官服之。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三《衣裘带服部半臂》谓:“隋大业中,内官多服半臂,除即长袖也。”唐又普及民众,太宗时尚书上仆射马周上疏云:“士庶服章,有所未通者,臣请中单(中衣单衣)上加半臂,以为得礼。”(后唐马搞集《中华古今注》卷中《半臂》)观此,足知唐代以半臂为时服,俨然裤褶情景矣。宋曾三异《同话录》“貉袖”条述之最详: “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仍用夹裹,或其中用绵者,以紫皂缘之,名日貉袖,闻之起于御马苑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着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耳。”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缘边用紫皂布,有夹衣,亦有绵衣,显然为半臂制度。以其短前后襟,坐鞍上不妨脱,故亦可称为马褂。(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 满 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清朝初年时被满洲贵族用民族大屠杀的办法强加给汉族。解放前与长袍合为官定的常礼服.以黑色为最普通。原来是满族人骑马时所穿的衣服。马褂在解放后已经逐步被中国人民摈弃,但是近年来,马褂又以"唐装"的名称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甚至一度将其当作华夏汉族服饰。最近官方在祭孔祭黄时竟把“唐装马褂”当作礼服,在全球华人均峨冠博带的包围中,实在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历史记载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马褂缺襟袍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
  《老残游记》第三回:“本日在大街上买了一匹茧绸,又买了一件大衣呢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个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马褂。”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 瑞丰 穿着最好的袍子与马褂,很像来吃喜酒的样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七段:“画上画着个大胖孩子,穿着他父亲大马褂子和云头鞋。”
   管桦 《烙饼》:“他拉过一领苇席,盖上麦种,站起身,一手提着风雨灯,一手把滑下肩头的棉马褂子往上提了提。”

详细介绍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因着之便于骑马,故名。清初为一般士兵穿着,康熙时富贵之家也有穿者。以后逐渐成为一种便服。由于时代不同,用料、颜色、缀饰也有差别。乾隆时曾流行毛朝外的皮马褂,均用珍贵裘皮,非一般人所能置。辛亥革命后,政府曾把黑马褂、蓝长袍定为礼服,长袍马褂一度流行全国。20世纪40年代后逐渐减少。
  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衣长至脐,袖仅遮肘,主要是为了便于骑马,故称为“马褂”。满人初进关时,只限于八旗士兵穿用。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并发展成单、夹、纱、皮、棉等服装,成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着。
  马褂的样式有琵琶襟、大襟、对襟三种。琵琶襟马褂,因其右襟短缺,又叫缺襟马褂,穿上它可以行动自如,常用作出行装。大襟马褂,则将衣襟开在右边,四周用异色作为缘边,一般作常服使用。对襟马褂,其服色在各个时期有多种变化:初沿天青色,至乾隆中期,又尚玫瑰紫,后又推崇深绛色(人称“福色”),到了嘉庆年间,则流行泥金及浅灰色。大袖对襟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为礼服使用,颜色多用天青色,大小官员在谒客时常穿此服,因其身长袖窄,也称作“长袖马褂”。
  马褂中有一种颜色不能随便使用,那就是黄色。黄马褂,是皇帝特赐的服装。穿着这种赐服的人,主要有三类:一是随皇帝“巡幸”的侍卫,称为“职任褂子”;二是行围校射时,中靶或获猎多者,称为“行围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战事中建有功勋者,称为“武功褂子”,这些人还要被载入史册。只有这种御赐的马褂才可以随时穿着。

基本式样

  马褂分大襟马褂、对襟马褂、琵琶襟马褂、翻毛皮马褂等多种样式。
  大襟马褂,平袖及肘,衣长及腰,两侧开禊,衣襟开在右侧,四周以异色为缘;
  对襟马褂,又称得胜褂,衣长及腰,对襟,平袖及肘,两侧开禊。乾隆年间,傅文忠领兵征全川穿此服,得胜而归,人皆称“得胜褂”;
  琵琶襟马褂,又称缺襟马褂,与其它马褂不同的是右襟下端短缺,另补一块,以纽扣联之,状似琵琶,而故名;
  翻毛皮马褂,是将皮毛翻露于外,清代达官贵人冬季罩在衫袍外,以炫其富贵。

服饰讲究

  马褂是满族喜着的服饰,在长袍外面套马褂,有长袍马褂的美称。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马褂习俗已盛行,不分老少、贫富皆服之。青年喜着马褂以示威勇,富贵人家穿着其炫耀自己的富有。皇帝经常以马褂赏赐有功的臣下,赏其“黄马褂”者,成为极高的政治殊荣。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