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
- 相关词条
织锦技艺的最高水平。南京云锦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非凡创造力的有力见证。
(一)团花
“团花”,就是圆形的团纹,民间机坊的术语叫它为“光”。
如四则花纹单位的团花图案,就叫“四则光”;二则单位的,叫“二则光”。团花图案,一般是用于衣料的设计上。在库缎和织金缎上设计团花纹样,是按织料的门幅宽度和团花则数的多少进行布局。则数少,团纹就大;则数多,团纹就小。团花的则数,有以下几种规格:
一则团花:直径40-46.6厘米。
二则团花:直径22.6-24.6厘米。也有直径16.65- 18.3厘米的,是作“风帽”用的,早已不织。
三则团花:直径13.3-15.3厘米。
四则团花:直径12.65-14厘米。
五则团花:直径10.65-10.8厘米。
六则团花:直径7.8-9.3厘米。
八则团花:直径4.66-6.66厘米。
团花纹样,有带边的和不带边的两种。带边的团花,要求中心花纹与边纹有适度的间距,并有粗细的区别,以使中心
主花突出,达到宾主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
团花的组合方法主要有:“车转法”、“二合法”、“四合法”。
“车转法”,亦名“推磨法”,是用两组或多组同形同量的花纹,或两组异形同量的花纹,组合时向一个方向回转,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因其花纹的组合,像车轮或石磨一样,向一个方向旋转,因此设计术语叫它为车转法,或推磨法。
“二合法”,又名“对合法”,是对称的均齐纹样,它是由左右两边同形同量的花纹对合组成。
“四合法”,是用四组同形同量的花纹,用向心或者放射状的形式组合而成。
以上是团花纹样在花纹组合上常用的几种方法。团花纹样的构成,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止这几种方法。如传统纹样中的“五福捧寿”团花,是用五只同形的蝙蝠,作向心的等份组合,中心安放以圆形的篆体“寿”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八仙庆寿”团花,是用八件形状各异的宝物,在圆形中作适合形的组合,中心安以篆体“寿”字组成。“事事如意”团花,是用一柄如意和两只柿子,在圆光中作适合形的安排处理即成。此外,还有用一枝折枝花,或一只花篮作圆形的适合处理,外边再加一圈规律性构成的花边,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还有用八组同形同量的花纹,作向心的或放射状的组合,也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
总之,团纹的构成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大体来分,一种是规律性的组合,如同形同量花纹的组合;一种是圆形的适合构成。
团花的布局(在织料上的布列)采用“散点法”。在排列形式上,又有“整剖光”、“咬光”、“匀罗摆”、“么二三皮球”等几种布列方法。
“整剖光”的排列方法,以四则团花为例:第一排布列有四只等距离的完整团花。第二排的四只团花,因须与第一排的四只团花作等距离的交错排列,因此只有中间三只团花是完整的。在左、右两边近缎料的边缘处,只能各布列半只团花。因为这种上下交错的排列,在花纹作第二次循环时,必须有一只团花剖分为两半,才能达到交错排列的均匀效果,因此机坊中的设计术语,把这种布局方法叫做“整剖光”。
“咬光”法,多用于织金缎二则大团花的排列上。布局时将上下两排团花,作二分之一的交错排列。从垂直关系看,上下两排的团花,均各有半个团花相咬,即第一排每个团花中心线的右半边,与第二排每个团花中心线的左半边,在一条垂直线上相咬;第二排每个团花中心线以左的半边,又与第三排每个团花以右的半边,在垂直线上相咬。如此反复循环,上下两排团花总有半个相咬,故被名之为“咬光”。
“匀罗摆”的排列方法,像古代民族乐器中“云锣”的排列一样,故亦名“云锣摆”。仍以四则团花的布列为例:第一排的四只团花以等距离排列,略偏在缎料的左向;第二排的四只团花以等距离排列,略偏在缎料的右向;以下各排的团花,亦复如是循环布列。这样,上下两排的团花,既稍有交错,又各保持着四只团花的完整;靠近缎料边缘部位的团花,则无须剖分为两半,这是“匀罗摆”与“整剖光”不同的地方。
(二)散花
“散花”主要用于库缎设计上。散花的排列方法有:“丁字形连锁法”、“推磨式连续法”、“么二三连续法”亦名“么二三皮球”、“二二连续法”、“三三连续法”等等。也有以“丁字形排列”与“推磨法”结合运用的。以上各种布列方法,并没有刻板的定式,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
(三)满花
“满花”多用于镶边用的小花纹的库锦设计上。满花花纹的布列方法有:“散点法”和“连缀法”两种。散点法的排列,比“散花”的排列要紧密。用连缀法构成的满花,多用于“二色金库锦”和“彩花库锦”上,设计时必须掌握“托地显花”的效果。
(四)缠枝
“缠枝”是云锦图案中应用较多的格式。缠枝花图案在唐代非常流行,最早多用于佛帔幛幔、袈裟金襴上。后来一直被承袭应用,成为我国锦缎图案常用的表现形式。云锦图案中常用的缠枝花式有:“缠枝牡丹”和“缠枝莲”。婉转流畅的缠枝,盘绕着敦厚饱满的主题花朵,缠枝有如月晕,也好似光环;再加以灵巧的枝藤、叶芽和秀美的花苞穿插其间,形成一种韵律、节奏非常优美的图案效果。整件织品看起来,花清地白、锦空匀齐,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五)串枝
“串枝”是云锦花卉图案中常用的一种格式。串枝图案的效果,乍看起来与缠枝图案似无多大区别;但仔细分辨,二者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缠枝,它的主要枝梗必须对主题花的花头,作环形的缠绕。串枝,它是用主要枝梗把主题花的花头串连起来,在单位纹样中,看不出这种明显的效果,当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枝梗贯串相连的气势便明显地显示出来。
(六)折枝
“折枝”是一种花纹较为写实的图案格式。“折枝”,顾名思义就是折断的一枝花,上面有花头、花苞和叶子。在折枝纹样的安排处理上,要求布局匀称,穿插自如,折枝花与折枝花之间的枝梗无须相连(否则就失去了“折枝”格式的特点),应保持彼此间的间断与空地。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富有一种疏密有致、均匀和谐的美感。这种构图方法,多用于彻幅纹样或二则大花纹单位的妆花缎设计上(云锦艺人称之为“大折枝”),整幅匹料的织成效果非常富有气派。
(七)锦群
“锦群”,又名“天华锦”或“添花锦”(取“锦上添花”之意)。锦群是一种满地规矩纹锦,它源于宋代的“八达晕”锦(元代叫作“八搭韵”),最早还可追溯到唐代的“云裥瑞锦”。锦群的基本锦势,是用圆形、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各种几何形,作有规律的交错重叠,组成富有变化的锦式骨架。在各种变化的几何形骨架中,填以各种形式的小锦纹,如回纹、万(卍)字纹、曲水纹、连钱纹、锁子纹、盔甲纹等等。在主体几何纹的中心部位,安以较大的主题花,使之成为一种主花突出、锦式和锦纹变化丰富的满地锦。
锦群的特点是:“锦中有花,花中有锦”。锦形和锦纹变化多样,整个结构均衡匀齐;花纹繁复而规矩,整体效果和谐而统一,富有浓郁的装饰风味。锦群格式用于妆花织物上,则是一种配色复杂、效果华美的复色晕锦。明、清两代,这种锦多用于佛经经面的装帧上,配色丹碧玄黄,错杂融浑,富有精美华丽的装饰效果。锦群这种图案形式,在“妆花”、“织金”、“织锦”、“库缎”等不同品种的织物上,均可应用,有着各不相同的织成效果
云锦图案的纹样设计,除“织成”形式的织品比较复杂费工外,用在匹料上的纹样很多是运用设计技巧或制作技术,巧妙地做到以简达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设计方法中,有一种叫做“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设计“单位纹样”时仅先设计半个单位的纹样,然后将复制的同样的半个单位纹样,倒转过来对接拼合,即成为一个完整的单位纹样。但设计时,必须注意到两组同形纹样倒转对接后,拼合处衔接的纹样必须接合妥适,穿插自然,看不出丝毫的勉强。更重要的是,拼合后的单位纹样,在四方连续或八面接章时,花纹衔接都应达到妥适自然、流畅和谐的效果。所谓四方连续、八面接章,就是在单位纹样循环连续时,可以做到:上下、下上相续可以接章(花纹可以自然地接合连续起来);左右、右左相联可以接章;上下颠倒,上与上可以接章,下与下也可以接章;左右颠倒,两边相联皆能接章。
“四方连续、八面接章”这种图案构成方法有三个明显的优点:一是构思精巧,花纹简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挑花结本省工。挑花时,只要挑成半个单位的(一组花纹)花本即可,然后用“倒花”的办法,复制出相同的半个花本,再用“筒花”的工艺手段,将两个半本花本,筒合成一个完整的花本。“倒花”和“筒花”,要比挑结半个花本省工而快,并且准确得多;三是匹料剪裁使用时,拼接花纹比较灵活方便。
已故云锦老艺人张福永,生前对这种设计章法进行剖析时,曾用文字注言:“余初习艺时,师即慎重言之,或挑花、或创稿,皆以此为法,而求升堂人室之妙诀;因藤、花、叶三者俱备,八方衔接颠倒不分。章短(指单位纹样的长度短)而灵活,调和一致,呼应亦能适宜。个中三昧,非数言可道,静观而自得其慧也”。由此可见,云锦图案的设计是善于运用生产制作的条件来考虑其章法布局的。它一方面受生产条件局限性的制约;一方面又能动地利用了生产制作的可能条件,创造了省工取巧的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这种“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在明、清两代的云锦图案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而纯熟。这种经济而省工的设计技巧和制作技巧,是值得我们今天在创作设计上继续效法的
图案构成
云锦图案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枝”、“锦群”等几种。(一)团花
“团花”,就是圆形的团纹,民间机坊的术语叫它为“光”。
如四则花纹单位的团花图案,就叫“四则光”;二则单位的,叫“二则光”。团花图案,一般是用于衣料的设计上。在库缎和织金缎上设计团花纹样,是按织料的门幅宽度和团花则数的多少进行布局。则数少,团纹就大;则数多,团纹就小。团花的则数,有以下几种规格:
一则团花:直径40-46.6厘米。
二则团花:直径22.6-24.6厘米。也有直径16.65- 18.3厘米的,是作“风帽”用的,早已不织。
三则团花:直径13.3-15.3厘米。
四则团花:直径12.65-14厘米。
五则团花:直径10.65-10.8厘米。
六则团花:直径7.8-9.3厘米。
八则团花:直径4.66-6.66厘米。
团花纹样,有带边的和不带边的两种。带边的团花,要求中心花纹与边纹有适度的间距,并有粗细的区别,以使中心
主花突出,达到宾主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
团花的组合方法主要有:“车转法”、“二合法”、“四合法”。
“车转法”,亦名“推磨法”,是用两组或多组同形同量的花纹,或两组异形同量的花纹,组合时向一个方向回转,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因其花纹的组合,像车轮或石磨一样,向一个方向旋转,因此设计术语叫它为车转法,或推磨法。
“二合法”,又名“对合法”,是对称的均齐纹样,它是由左右两边同形同量的花纹对合组成。
“四合法”,是用四组同形同量的花纹,用向心或者放射状的形式组合而成。
以上是团花纹样在花纹组合上常用的几种方法。团花纹样的构成,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止这几种方法。如传统纹样中的“五福捧寿”团花,是用五只同形的蝙蝠,作向心的等份组合,中心安放以圆形的篆体“寿”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八仙庆寿”团花,是用八件形状各异的宝物,在圆形中作适合形的组合,中心安以篆体“寿”字组成。“事事如意”团花,是用一柄如意和两只柿子,在圆光中作适合形的安排处理即成。此外,还有用一枝折枝花,或一只花篮作圆形的适合处理,外边再加一圈规律性构成的花边,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还有用八组同形同量的花纹,作向心的或放射状的组合,也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团纹。
总之,团纹的构成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大体来分,一种是规律性的组合,如同形同量花纹的组合;一种是圆形的适合构成。
团花的布局(在织料上的布列)采用“散点法”。在排列形式上,又有“整剖光”、“咬光”、“匀罗摆”、“么二三皮球”等几种布列方法。
“整剖光”的排列方法,以四则团花为例:第一排布列有四只等距离的完整团花。第二排的四只团花,因须与第一排的四只团花作等距离的交错排列,因此只有中间三只团花是完整的。在左、右两边近缎料的边缘处,只能各布列半只团花。因为这种上下交错的排列,在花纹作第二次循环时,必须有一只团花剖分为两半,才能达到交错排列的均匀效果,因此机坊中的设计术语,把这种布局方法叫做“整剖光”。
“咬光”法,多用于织金缎二则大团花的排列上。布局时将上下两排团花,作二分之一的交错排列。从垂直关系看,上下两排的团花,均各有半个团花相咬,即第一排每个团花中心线的右半边,与第二排每个团花中心线的左半边,在一条垂直线上相咬;第二排每个团花中心线以左的半边,又与第三排每个团花以右的半边,在垂直线上相咬。如此反复循环,上下两排团花总有半个相咬,故被名之为“咬光”。
“匀罗摆”的排列方法,像古代民族乐器中“云锣”的排列一样,故亦名“云锣摆”。仍以四则团花的布列为例:第一排的四只团花以等距离排列,略偏在缎料的左向;第二排的四只团花以等距离排列,略偏在缎料的右向;以下各排的团花,亦复如是循环布列。这样,上下两排的团花,既稍有交错,又各保持着四只团花的完整;靠近缎料边缘部位的团花,则无须剖分为两半,这是“匀罗摆”与“整剖光”不同的地方。
(二)散花
“散花”主要用于库缎设计上。散花的排列方法有:“丁字形连锁法”、“推磨式连续法”、“么二三连续法”亦名“么二三皮球”、“二二连续法”、“三三连续法”等等。也有以“丁字形排列”与“推磨法”结合运用的。以上各种布列方法,并没有刻板的定式,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
(三)满花
“满花”多用于镶边用的小花纹的库锦设计上。满花花纹的布列方法有:“散点法”和“连缀法”两种。散点法的排列,比“散花”的排列要紧密。用连缀法构成的满花,多用于“二色金库锦”和“彩花库锦”上,设计时必须掌握“托地显花”的效果。
(四)缠枝
“缠枝”是云锦图案中应用较多的格式。缠枝花图案在唐代非常流行,最早多用于佛帔幛幔、袈裟金襴上。后来一直被承袭应用,成为我国锦缎图案常用的表现形式。云锦图案中常用的缠枝花式有:“缠枝牡丹”和“缠枝莲”。婉转流畅的缠枝,盘绕着敦厚饱满的主题花朵,缠枝有如月晕,也好似光环;再加以灵巧的枝藤、叶芽和秀美的花苞穿插其间,形成一种韵律、节奏非常优美的图案效果。整件织品看起来,花清地白、锦空匀齐,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五)串枝
“串枝”是云锦花卉图案中常用的一种格式。串枝图案的效果,乍看起来与缠枝图案似无多大区别;但仔细分辨,二者还是有不同的地方。缠枝,它的主要枝梗必须对主题花的花头,作环形的缠绕。串枝,它是用主要枝梗把主题花的花头串连起来,在单位纹样中,看不出这种明显的效果,当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枝梗贯串相连的气势便明显地显示出来。
(六)折枝
“折枝”是一种花纹较为写实的图案格式。“折枝”,顾名思义就是折断的一枝花,上面有花头、花苞和叶子。在折枝纹样的安排处理上,要求布局匀称,穿插自如,折枝花与折枝花之间的枝梗无须相连(否则就失去了“折枝”格式的特点),应保持彼此间的间断与空地。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富有一种疏密有致、均匀和谐的美感。这种构图方法,多用于彻幅纹样或二则大花纹单位的妆花缎设计上(云锦艺人称之为“大折枝”),整幅匹料的织成效果非常富有气派。
(七)锦群
“锦群”,又名“天华锦”或“添花锦”(取“锦上添花”之意)。锦群是一种满地规矩纹锦,它源于宋代的“八达晕”锦(元代叫作“八搭韵”),最早还可追溯到唐代的“云裥瑞锦”。锦群的基本锦势,是用圆形、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各种几何形,作有规律的交错重叠,组成富有变化的锦式骨架。在各种变化的几何形骨架中,填以各种形式的小锦纹,如回纹、万(卍)字纹、曲水纹、连钱纹、锁子纹、盔甲纹等等。在主体几何纹的中心部位,安以较大的主题花,使之成为一种主花突出、锦式和锦纹变化丰富的满地锦。
锦群的特点是:“锦中有花,花中有锦”。锦形和锦纹变化多样,整个结构均衡匀齐;花纹繁复而规矩,整体效果和谐而统一,富有浓郁的装饰风味。锦群格式用于妆花织物上,则是一种配色复杂、效果华美的复色晕锦。明、清两代,这种锦多用于佛经经面的装帧上,配色丹碧玄黄,错杂融浑,富有精美华丽的装饰效果。锦群这种图案形式,在“妆花”、“织金”、“织锦”、“库缎”等不同品种的织物上,均可应用,有着各不相同的织成效果
云锦图案的纹样设计,除“织成”形式的织品比较复杂费工外,用在匹料上的纹样很多是运用设计技巧或制作技术,巧妙地做到以简达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设计方法中,有一种叫做“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设计“单位纹样”时仅先设计半个单位的纹样,然后将复制的同样的半个单位纹样,倒转过来对接拼合,即成为一个完整的单位纹样。但设计时,必须注意到两组同形纹样倒转对接后,拼合处衔接的纹样必须接合妥适,穿插自然,看不出丝毫的勉强。更重要的是,拼合后的单位纹样,在四方连续或八面接章时,花纹衔接都应达到妥适自然、流畅和谐的效果。所谓四方连续、八面接章,就是在单位纹样循环连续时,可以做到:上下、下上相续可以接章(花纹可以自然地接合连续起来);左右、右左相联可以接章;上下颠倒,上与上可以接章,下与下也可以接章;左右颠倒,两边相联皆能接章。
“四方连续、八面接章”这种图案构成方法有三个明显的优点:一是构思精巧,花纹简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挑花结本省工。挑花时,只要挑成半个单位的(一组花纹)花本即可,然后用“倒花”的办法,复制出相同的半个花本,再用“筒花”的工艺手段,将两个半本花本,筒合成一个完整的花本。“倒花”和“筒花”,要比挑结半个花本省工而快,并且准确得多;三是匹料剪裁使用时,拼接花纹比较灵活方便。
已故云锦老艺人张福永,生前对这种设计章法进行剖析时,曾用文字注言:“余初习艺时,师即慎重言之,或挑花、或创稿,皆以此为法,而求升堂人室之妙诀;因藤、花、叶三者俱备,八方衔接颠倒不分。章短(指单位纹样的长度短)而灵活,调和一致,呼应亦能适宜。个中三昧,非数言可道,静观而自得其慧也”。由此可见,云锦图案的设计是善于运用生产制作的条件来考虑其章法布局的。它一方面受生产条件局限性的制约;一方面又能动地利用了生产制作的可能条件,创造了省工取巧的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这种“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在明、清两代的云锦图案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而纯熟。这种经济而省工的设计技巧和制作技巧,是值得我们今天在创作设计上继续效法的
云锦一词来历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诗人吴梅村赞美云锦的诗句(但诗中的“云锦”不是指一块布,它不作名词)。其实,明代时并没有云锦这个词,当时进入皇家的缎子称库锦、库缎和妆花。而云锦一词,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苏州“云锦织所”,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出自于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和《首都志》。由于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云锦”一词才开始流传。赞助商链接